位置:用考培训网 > 大连培训学校 > 大连罗斯福美联英语培训 > 经典英语学习方法介绍
经典英语学习方法介绍:
拼、读外语学习法
拼、读外语学习法是四川省外语教学研究会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会的老师们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
这一学习方法的两大原则一是"拼读入门",一是"阅读主导"。
"拼读入门",是强调每一个学习英语的孩子一定要过拼读关:掌握独立的拼读能力。就好比中国人学汉语先学拼音一样,学英语一定要过好国际音标这一关。否则读不准,也听不好。
"阅读主导",是强调学习外语一定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而在中文环境中学习英语,输入的主渠道不可能是听、说,而只能是看。所以一定要多读,大量地阅读。
这两大原则相互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拼读是阅读的开始,阅读是拼读的延续。其核心都是一个字:读。 显而易见,拼、读外语学习法的缺陷是有忽视听、说能力之嫌。不过,专家认为用这一方法学习英语,基础比较扎实。实践表明,不少学校尤其是基础设施欠佳的农村学校使用此法,效果明显。
因此,这一方法对于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适用的。 此外,以读为主去学习英语的方法较以说为主去学习英语的顺序的。但是听和说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应是全面地掌握英语,即获得听、说、读、写四会的能力。但四会当中阅读的能力仍然是我们的重点。" 李先生还说:"要把英语学好、学通、学精,必须大量阅读有内容、有深度的书刊,还必须落实到笔头。"他甚至提出,大学文科的学生"最好精读-本英、美大学生用的世界史教科书;理工科学生,最好精读一本英、美大学普通物理教科书"。
通过翻译学习英语通过翻译学习英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学习方法。故而有人又称之为traditional method(传统法)。这一方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学习者通过外语和母语之间的互译,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显而易见,翻译法最大的缺点,是忽视了口语。孩子只是与书面语打交道,不利于学习活的语言。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觉得这不是学习外语的好方法。
不过,近年来,翻译法似乎又有些"回潮"。不少人通过亲身体验,肯定通过翻译学习英语,是一个好办法。其优点至少有二: 第一,这一方法适合自学能力强的人。翻译则必须自己去面对大量的语法现象。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记得牢。 第二,这一方法适合那些急于阅读专业文献,并不要求多高口语能力的人使用。 当然,为了克服翻译法的缺点,可以多译一些口语材料,也可与其它学习方法配合起来使用。
"三D"学习法
"三D"(即:Dictation ,Dialogue and Diary)是江西景德镇发电厂中学王浩泉老师创立的。经教学实践的检验,效果良好。
一、 Dictation "Dictation"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但却是行之有效的。正如王老师所说的,它既锻炼了"hearing"――听力,又训练了"writing"and"memory"----写作和记忆,为交际运用英语积累了词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实践学生学习英语不仅围绕交际这一目的,而且还要会撰写短文,这就更要求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在会话和写作中能信手拈来。 因此,无论是刚学英语字母ABC,还是学习音标的元音或辅音,以及各个单元的生词和词组,甚至课文中的重要句型,都采用听写(Dictation)的方法,定期检查自己,通过多种形式活跃的听写,学生们在听力、书写和记忆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二、 Dialogue 新编的英语教材中设计了大量情景交融的对话,其目的就是要店学习者进行语言的交际功能训练,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重视语言的流畅性。 初一阶段,要求值日班长每天负责叫起立,汇报人数,是否有人迟到,并与老师对话。开始时,进行各种问候语的对话,以锻炼反应和区别能力加深语音语调的理解和运用,明白英语的问候话,除了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too. Hello. Hello. How do you do? How do you do?
三、Diary 有计划有目的的要求孩子用英语写日记,用Diary的形式写自己的家庭、班级、教室、老师、购物、探亲、访友、打电话、问路、看病、参加生日Party或劳动等场面的情景。开始写三五句,逐渐扩大篇幅。既练了笔,又熟悉了日记的书写格式。精彩的文章在班上公开订正,讨论有几种正确表述法,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大幅的提高。
逆向法(一)
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钟道隆先生,45岁开始下苦功学习英语,仅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从"听不懂,说不了"进步到能当翻译。他总结了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名之为"逆向法"。天律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了他著的《听力过关技巧--英语学习逆向法》.一书,受到广泛欢迎。
什么是"逆向法"呢?钟道隆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逆向法"下了定义:
第一,不少英语学习者往往在基础英语知识不扎实的情况下 :去"提高"和"强化",结果效果不理想。而"逆向法"则反过来强调先扎扎实实地学好最基础英语,包括字母、音标、语法等,然后才有可能进行"提高"和"强化"。
第二,目前在英语学习者中间盛行各种各样的速成法,企图在很短的时间里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逆向法"则建议学习者要有长期刻苦努力的思想准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
第三,没有现成的有形的书本,也没有老师一课一课地进行讲解,而是以录音带上无形的声音为学习内容,以录音机和各种词典为老师,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由自己"写"出一个课本来。一句话,不是以老师为主,而是相反,以自己为主。
第四,通常在职人员学习英语时,往往只学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关的英语书刊,而"逆向法"则要求逆着自己熟悉的专业,有意识地去听写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或无关的英语录音,例如搞理工的技术人员去听写医学方面和文科方面的英语录音。 钟先生认为,听写自己熟悉的专业英语时,会自觉不自觉地靠推理去搞懂英语的意思。也就是说,主要依靠对内容本身的理解,英语本身则不一定真正搞懂了。
例如听一段有关雷达工作原理的英语录音,说从一个蜗蛹嘴里发出声波,碰到障碍物后产生回波被蝙幅的耳朵接收,雷达也是用这种原理工作等等。对于一个已经懂得雷达原理的人来说,只要听懂几个关键词,似乎也就懂得了整段录音的意思,而且是真正懂了。但是不是每句话,每个词都听懂了呢,不一定,而且很可能差得很远。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不到真正的英语知识,而且还很容易产生一种虚假的满足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错。
学习过程中应用自己脑子中已有知识进行推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正常思维现象,在听写英语录音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但是对于英语程度不高的初学者来说,为了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知识,尽量不要靠专业知识推测去搞懂英语的意思,就要主动地多听写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英语录音,而且要一个词不漏的全部听写出来。
在一定的阶段上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根据发音从词典里找生词和直接从英语本身去理解文章内容的本领,其效果比听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英语录音要好得多。这种情况很像戏曲演员的反串,唱"花脸"的演员要特意去学唱其对立面--"青衣",以锻炼全面的表演能力。
在这方面,我们要向专职的翻译人员学习,他们翻译的内容五花八门,今天这个专业,明天那个专业,根本没有可能搞懂所要翻译的专业内容,有时甚至仓促上阵。但是由于他们的英语基本功扎实,只要临时把有关的一些专业名词"突击'一下就能随机应变地进行翻译。 由于听力水平低,不少人员对于听与自己专业联系不紧密或无直接联系的英语材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惧怕心理,听到一两个不懂的专用名词,心里就慌了。
其实只要基本英语知识扎实,听与自己专业联系不紧密或无直接联系的英语材料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其中的专用名词就是那么一些,听上几回也就记住了。有的内容比较难懂,即使英语都听写出来了,文法也明白,但就是搞不懂其内容含义。碰到这种情况,就不一定强求非要搞懂不可。
"隔行如隔山",即使我们阅读汉语材料也有这种情况,一个搞电子通信工程技术的人去看有机化学或医学方面的书刊,可能有很生僻的汉字你不认得,或者所有的汉字都认得,但就是搞不懂文章所谈论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学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英语非常有助于扩大英语的知识面和词汇量。对于非英语工作者来说,虽然不能要求他们达到专业翻译人员的英语水平,但也要注意不要使自己的英语知识面太窄了。
无论是阅读还是口头与国外进行技术交流,涉及到的英语绝不会局限在一个仅仅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很窄的范围内,往往要用到一些别的类别的词汇或者一个词的其他的释义。作者就曾经历过一次由于词汇量不足引起的误解。
某公司在介绍它的电子产品可靠性很高时说该产品已经在南极通信站里使用。我方技术人员立即问"要不要有人维护?"对方风趣地回答说:"Yes,we empLoy a lot of penguins."(要,我们雇了很多企鹅)。由于当时的翻译不知道penguin是什么意思,就想当然地说了声"要维护",在场的技术人员就以讹传讹地认为"要有人维护"了,引起了误解。至于说到日常生活交谈,涉及的知识面和词汇量就更广更多了。
在与外国人进行日常会话过程中你一定会体会到:"词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在乎时的长期听写过程中不局限于只学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英语知识,而是广开"听路",兼收并蓄地去学各行各业的英语单词,一个词一个词去学去记,才有可能在会话时下意识地从嘴里说出所要说的话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术语互相渗透的现象越来越多,例如医学术语渗入计算机的术语中近年来有了computer能从词典里找到所需要的词,不像起步的初期那样花那么大的功夫。与花的功夫成正比,来得快和来得容易的单词不容易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过不了多久就可能忘记。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可能会感到没有什么收获,怀疑是否自己的英语水平退步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在听写的整个过程中,刚起步时,碰到的生词最多,而且不是一下子就能在词典里找到,花的力气很多,因而学到的生词也就记得很牢。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碰到的生词少了,即使有也能比较快地从词典找到,但记得却不太牢。
总之,能够根据发音很快从词典里找到生僻的词是自己英语水平提高了的一种体现,也是要锻炼的一种能力。
第五,搞理工的人要听写文科方面的录音,搞文科的人要听写理工方面的录音。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要防止狭窄的实用观点,学习的时候不要老是问与自己的专业结合得紧不紧,学了有没有用。如果不紧,就认为学了用处不大,就不想学。
其实正是那些与自己的专业结合得不紧的英语课文对于提高水平才更有作用。这就是"逆向"学习的好处。而且在实际使用中也不可能把所用的英语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例如一次技术会谈之后与外国人闲谈,因为双方比较熟悉,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天文地理……元所不谈。
外国人用到了一些一般搞工程技术的人不太熟悉的词,例如royal jelly、karate……等。席间不少技术人员的英语水平并不低,但听不懂。其实前者是"蜂王浆",我在逐词逐句听写一篇有关养蜂的文章中学到了这个词;后者是"空手道",是在听一篇美国中学生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学习,而整天迷恋于练karate的文章中学到的。
第六,英语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练习从汉语译文译回英语。在英语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练习着把一些"慢速英语"的汉语译文"逆向"译回英语去。当着你"顺向"听写这些英语录音时,可能觉得文章写得很通俗易懂,所有的单词和语法也都明白,没有什么深奥的。
但当你练习着从汉语"逆向"译回英语时,除非你已经把课文背下来了,否则一定会有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或苦思苦想找不到合适的词和合适的语法而译不出来、或虽然译出来了,但自己也很不满意等。然后再与原文对照,看看它是用的什么词和语法,自己在什么地方卡住了译不出来,或译得不好等。
通过这样的"逆向"学习和对比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同时也会感到"慢速英语"还是很值得学的,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常用词还是很有表达能力的,关键问题是能否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它们。 一句话,"逆向法"是一种"以迂为直"的学习方法。也许刚开始使用时,由于困难比较多,短期的实时收效可能不如"正向学习"来得"立竿见影",但它可以收到"正向学习"所达不到的效果。
逆向法(二)
接下来,钟先生又具体阐述了"逆向法"学习的几步曲:即听与写,说与背及想。
他写道: 英语水平不高而直接听英语广播或其它听力材料,如果没有文字材料做依托,困难当然很多,只有先把新闻广播录下来,然后经过"听、写、说、背、想",逐词逐条搞懂新闻的意思。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听"与"写" 先把某一条新闻的录音从头到尾听几遍,听不懂也要硬着头皮听。先听懂其大意,分出段落和句子,然后再以一句话为单位反复地听。搞清楚一个句子由几个词组成,每个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主、谓、宾语都是哪些词……。
对于碰到的生词,一定要听到:能模仿录音正确地念出来,准确地抓住各个音节的发音为止。因为只有准确地把各个音节的发音抓住了,读出来了,才有可能根据语法和语音知识试拼出一些词,到词典里查找。
每听一遍就把听懂的词一个一个按照顺序写在纸上,排列成句子。对于英语听力比较低的初学者来说。刚起步时听不懂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有时恐怕连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处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听懂了的词写出来才能搞清楚到底有多少处听不懂。
如果光听不写,很可能漏掉一些听不懂的生词。碰到听不懂的词就先空着,再根据播讲人的发音反复查词典,反复推敲,一直到能正确地听写出来为止。对于个别听写不出来的词,不要就"词"论"词",一听写不出就立即把录音机停下来,不再往下听写。应该继续听写下去,把听写不出的词放到文章的整体内容上去理解。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孤立地去抠一个词,百思不得其解,但若与整句话,整条消息联系起来去理解,思路就宽了,往往也就知道该怎么拼写,是什么意思了。有时同一个生词在录音中多处出现,一处听不清或听不懂,可以先放一放,看看能不能从别处得到启发。很可能别处的录音很清楚,或者与别的词搭配在一起被你听懂了。
"听","写"过程中,对于没有确切把握的词,出要先"写"出来,再在以后的不断"听","写"过程中去校验和纠正。"听"与"写"两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对于英语水平不高的初学者来说,一条消息的"听"与"写"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的"听"与"写"互相促进,互相启发,交替前进才能最后完成。 从学习英语的角度出发,初学者在起步阶段必须一边听一边写。
如果光听不写,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漏掉了一些听不懂的词,失去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二是在已经发现有了听不懂的词的情况下,如果只听不写。往往听的遍数再多也可能还是听不懂,但是如果把听懂的部分写在纸上,前后内容联系在一起,经过思考以后再去听,可能又会听懂一些别的内容,如此不断反复,直到全部听懂。
第二步,"说"与"背"。 整篇文章听写出来以后,就要学"说"。
方法是:听一句播讲人的话,自己学说一句。学"说"时要尽量模仿播讲人的发音,必要时还可以把自己的发音录下来,与录音带的发音对比以纠正自己的不正确发音。 学会"说"以后,就要"背"了。把一条消息的听写记录翻来复去地高声朗读,达到基本会背诵的程度。
人们对学习外语是否要背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从我学习和辅导别人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看"背"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因为英语新闻广播有一定的格式和句型,"背"上一段时间的消息以后,就会熟悉它的风格和常用的句型,就比较容易听懂新的内容,有时甚至可以超前播讲人的声音, 听了一句话中前面的几个词后能提前说出后面的一些词,或听了上一句话后能提前说出下一句来。
到了这个地步,听写时的紧张心情就减轻了,或者基本上消除了。心情一放松,水平就能发挥出来,应该听懂的也就能听懂了。
第三步,"想" 如果前面"听"、"写"、"说"、"背"四个学习环节突出了"苦干"精神的话,那么"想"这个环节就主要是讲怎样在"苦干"的基础上"巧干"了,就是要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开动脑筋。
"想"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想一想学习的进度是否合适,学到的知识是否扎实,本书提出的学习要求达到了没有。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学习进度是自己掌握的,不知不觉地会加快学习进度,加之不会受到客观的考核,因此往往学得不深不透,达不到预期目的。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经常想一想学习的进度是否快了,学到的知识是否扎实。
其次是总结和归纳学习方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和学任何别的知识一样,只有经常总结和归纳的人才能学得快学得好。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碰到的困难不同,因此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也不同,应该及时地进行归纳和总结。自己总结和归纳出来的经验和教训,适合自己的情况,用来指导自己学习,效果特别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说,自己总结和归纳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可能对别的人也有参考价值。
孤立地去看,每一个具体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很小的,不系统的,没有多大价值,但是积累多了,量变引起质变,可能会成为系统的、有价值的、有一定新意的一种方法。
最后是总结和归纳学到的英语知识,使之系统化,记忆深刻化。例如每学到一个单词或一些文法知识,要好好地想一想,过上一段时间还要很好地归纳整理一下。归纳和总结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分析自己在听写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差错。实践证明通过分析自己的差错进行学习,效果特别好。
例如有的内容听写不出来,有的听写错了,有的听懂了但写得不对……,就要分析原因和找到避免的方法。就拿单词来说吧,如果听写中自己不会的单词,多次试拼出来的词在词典里都没有,或虽然词典里有,但不是所要的答案,最后通过别的途径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就要很好地总结一下为什么自己多次试拼出来的词都不对,是不是没有准确地抓住播讲人的发音,还是自己的语音知识不高,或是碰到了什么特殊的发音……。
每学到一个新的单词,都应该在拼写、发音和释义等三个方面与自己已经掌握的单词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以形成"联系记忆"。发音和拼写上有特点的词要倍加注意,看看能否找到记忆的窍门。对于语法也是一样,如果理解不了或理解错了,就要找语法书来看,搞清楚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什么,自己为什么理解 不了,或者自己的理解错在哪里等等。 与
其它学习英语的方法相比"逆向法"有什么优点呢?钟先生通过切身体会,总结出"逆向法"的五大优点。
他写道: "逆向法"采用"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学习英语的好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能迫使学习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通常的正向学习从现成的书本出发,由老师一课一课地讲,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因为老师讲的大部分内容书上都有,很容易使要求不高的人产生与老师讲授"不同步"现象,例如老师在讲前面的,孩子却翻看到后面去了,也很可能老师在苦口婆心地讲解,而孩子却不注意听,在想别的……等等。
即使表面上注意听老师讲解,但仍可能是仅仅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而没有积极地开动自己的脑筋,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听别人讲解时很容易"似懂非懂",讲的人是懂的,讲起来头头是道,听的人似乎都懂,但实际上却不一定真正掌握了,从"似乎听懂了"到真正懂之间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用"逆向法"学习,没有现成的书面课本,而以录音带为学习内 容,以录音机和各种词典为自己的第一老师,学习者的思维完全受 "老师"(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和查阅各种词典)的制约,必须与之同步。录音机不停地转动,放出来的声音连续不断,迫使听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疏忽就得重来。
对于难以集中起自己注意力的人来说,"逆向法"确实是一种好方法。。 用"听写"的方法由读者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一个词一个词地写出一个课本来。由于学习者本身是课本的主动"创造者",因而会有很强的参与意识,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正因为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局外人看采似乎是枯燥无味的"听"、"写"英语录音,却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不少用"逆向法"学习的人都反映,只要一坐下来"听"、"写",三四个小时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
不少人用正向法学习英语时,听老师讲的,或看书上写的,似乎都懂都会,实际上却不一定真正掌握了。可是自己却又不能意识到这一点,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进展了好几课了,补不上了,只好放下不学了。 采用"逆向法"学习就没有这个问题,一般说来能独立地正确听写出来的内容就是真正掌握了,从我学习和辅导别人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看,还没有碰到过一个能独立地正确听写出某一段录音而不懂英语的情况(至于是否能完全懂得其内在含义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有的内容比较难懂,即使英语全部听写出来了,也不一定懂得内容).
第二,融各种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于一体。"逆向法"的"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是比通常的正向学习要难得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把发音、语调和语感、单词的意义和拼写、句型、文法等等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融于一体,在反复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单词的发音、重音和朗读的语调;在不断地猜测和查字典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发音规则并牢牢地记住了猜出来的词,比较简单的课文,等到基本正确地写出来的时候就已经会背了;对于各种常用的句型也很熟悉了,长期听写,对于英语的语法结构也就习以为常了,能用英语的思维方式直接接受英语了。
发音、语调和语感是不少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和弱点。一般说来,只有自己的发音基本正确了才能听得懂播讲人的话。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某个词听不懂,最后通过各种办法找到了这个词,却原来是一个认识的词,因为自己原来的发音错了或重音读得不对才听不懂的。在听写过程中学"说"的阶段,播讲人说一句,自己要学一句。
虽然不一定能学到维妙维肖的地步,但总会八九不离十,达到发音基本正确,别人基本上可以听得懂的程度。这样坚持学上一段时间,会不知不觉地掌握一些英语语音、重音、语调和连续的知识。 学习英语语音、重音、语调和连续等最有效的方法是听由英美人朗读的录音带,然后反复模仿。
十几年以前,录音机很不普及,无法做到这一点,因而不得不依靠词典上的音标和课本上的升降 调符号等辅助手段。现在,录音机已经普及,客观条件已经改变了,但是不少人仍然沿用老方法,学习一个多音节单词时,在记住它的拼写的同时,还必需记住每个音节中的元音怎么发音,单词的重音在哪个音节上等内容。
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大大增加了记忆量,而且在应用时(例如朗读书面文章),对于见到的多音节单词.往往需要判断一下每个元音发什么音、整个词的重音在哪里等等,不能立即读出,而且经常口不从心,脑子里想发某一个音,但是嘴里读出来的却是另外一个音等等,因而差错较多,不是元音的发音不对就是重音的位置不对。
而通过"听"标准的录音带学习的人,一个英语单词的语音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形象记在脑子里的,应用时能准确地"脱口而出",但不一定能立即说出每个音节中的元音怎么发音,单词的重音在哪个音节上等。
而且有的语音知识很难用书面符号准确地表达出来,只能靠听和模仿地道的录音才能学会。这种情况很像北京话的"儿音",像"小孩儿"这个词,其中的"儿"字发音很轻,念重了就不对。但到底轻到什么程度才恰到好处?只有听地道的北京话录音才行。
对于初次碰到的英语单词,由于"先入为主"的关系,一上来就要把它读对,否则事后费很大的劲也不一定能纠正过来。由于你听的录音是地地道道的英语,发音标准,只要跟着学,一般情况下不会有读错的问题。
第三,学到的英语知识印象深,记得快记得牢。不少人学习英语过程中感到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是记不住生词。研究记忆的科学家们指出,记英语单词,不能完全靠机械的死记死背,而是要靠"听、说、写、背、想"五法并举,耳、嘴、手、脑同步动作。这样做,视觉、听觉和口腔肌肉以及手部肌肉运动等在脑子里产生的印象就会很深。
播讲人的声音和自己复诵的声音,能使人精神集中,排除外界各种影响。特别是当脑子发胀,不太清醒时,声音的效果尤其明显。在听写过程中不断地用手书写英语单词,可以形成"运动记忆"。
书写的次数多了,会"习惯成自然",需要时手就能"下意识的"把想要的词"信手拈来",好像没有经过大脑一样。
有不少汉语的科技名词是从英语音译过来的,在记英语单词时正确地读出来,也有助于记忆这个单词,例如我们从报纸上知道西方有一种毒品叫 "可卡因",在学到"cocaine"这个单词时如果发音正确,与"可卡因"联系起来,很快就记住了。
综上所述,采用"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的学习方法,手,耳、眼、嘴四者同时把信息送到脑十里去,学到的英语知识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而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所以有人形象地把自己用"正向法"学到的英语知识比作分立元件电子线路,不但体积大,费电(学习花的时间多),而且故障多(学到的知识不完整,不准(确);而用"逆向法"学到的知识则好像是集成电路,不但体积小、省电(学习花的时间少),而且故障少(学到的知识完整,准确)。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是经过自己不断地推敲才解决的,所以印象深,记得牢。 自我解决问题以后为什么记得牢?道理很简单,就好像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要认路一样。如果是别人带着去的,或是坐汽车去的,即使去了几回、几十回,到头来也还不一定能独立地知道怎么去,反之如果是自己一边问路一边找着去的话,恐怕去一次就能牢牢地记住。
这个优点对于中年人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因为他们的理解力强,如果是拿着书本进行正向学习的话,往往是一看就懂,一过就忘。而采用"逆向法"学习,没有现在的书本可以看,一边听写一边理解和记忆,听写出来了,也就真正搞懂了和记住了。
第四,大大提高英语的熟练程度。听写时,自认为听懂了的词和句子都要写出来,句子结构要符合语法,每个单词的拼写要准确无误,没有把握就勤查语法书籍和词典,以纠正不准确的语法知识和单词拼写。
不断的"听、写、说、背、想"各种单词和句型,不但可以把原来"晃晃悠悠"的英语知识固定下来,把"滥竿充数"的剔除出去,而且可以在脑子中形成"音形一体化"的英语形象,只要听到一个词的发音,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这个词的形象,反之也是一样,只要看到一个词的形象,耳边似乎会立即响起这个词的声音。
到了这种程度,说明你的英语熟练程度已经大大的提高了。 "熟能生巧",熟练到了一定程度,对英语就会有特殊的"敏感性"和"明察秋毫"的能力,阅读一篇英语文章,一遍看过去,就可以抓住大意和关键词;如果是看手稿,可以很快把不合适的地方和各种差错挑出来。熟练到一定程度,还会形成对英语单词的"整体识别"能力,也即能从某一个英语单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词中的某几个字母、词的长短……上去识别一个英语单词的含义,而不是每看到一个英语单词,先逐个字母的默念一遍,然后再去思索是什么意思。
这种内行和外行之间识别事物能力上的质的差别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学习英语所特有的。例如一般的人听"嘀、嘀、哒、哒"的莫尔斯电码,感到毫无规律,但是报务员听起来却是一串串有意义的数字或字母,水平高的报务员甚至还能从"嘀、嘀、哒、哒"的细微差别(即报务员所谓的"手法")中识别出对方是谁。
又如看一张电视机的原理图,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元件,在外行人看来,不知哪个接着哪个,但对于有方框图和电视信号流程概念的内行人看来,是完全有规律的。 听写搞多了,习惯成自然,即使有的时候只听不写,但脑子里仍然会自动地显现一行一行的词和句子来。这种思维能力是任何人都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熟悉(必须是很熟悉,而不是一般的熟悉)的事情,只要一回想,各种情景历历在目。
学理工的人思考各种问题,物体的形状和相互 关系位置就画在自己的脑子里;棋手下棋,熟到一定程度棋盘就在脑子里,能清楚地回忆出来一场比赛的每一步棋,两个人可以躺在床上下盲棋,如此等等。
第五,一定程度上也可锻炼"说"英语的能力。虽然听录音是单方向的,但是由于在听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说"的环节,一定程度上也可使"说"英语的能力得到锻炼。起码可以做到如俗话所说的"舌头不发硬",坚持不断地"听、说、背"英语,熟练到了一定程度,在与外国人对话时,不知不觉会从自己的嘴里说出一些语句来,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而且符合英语语法。
由于日常会话所用的词汇与慢速英语所用的词汇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所介绍的"说"并不能代替口语的训练,想学日常英语会话的人仍然必须去学英语会话读本。 钟先生讲,他在不同层次的人中间大力推行"逆向法",结果凡是坚持用这种方法学到底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获得了成功。
"逆向法"强调基础知识的极端重要性和从听力入手学习英语的做法,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是适用的。 当然,"逆向法"也有缺点,最大的缺点是起步阶段的难度大,耗时多,"短期效应"不明显,没有坚强毅力和急于求成的人很难坚持学下去。
"伙伴谈话法"
要想迅速地提高口语能力,最快捷的办法就是直接与英语国家的人对话,然而,绝大多数中国孩子是缺乏这样的机会的。
因而目前在英语学习和应用中,一大难题就是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学了没处说,当初新鲜感激发起来的兴趣逐渐消失,学习的效果大大削弱。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孩子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提高用外语交际的能力呢?美国外语教学专家哈伯德提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应以"伙伴谈话法"为主要方式,注重语言的创造,努力形成英语交际的"小气候"。
所谓"伙伴谈话法",就是学习英语的孩子每3-4人分成一个小组,结为交谈的伙伴,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伙伴间的谈话学会了应用英语的单词、句式,练习句子的组合方式,达到能应用所学的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目的。
交谈的内容、形式不限,可以由教师创设提供,也可以自编。实践中发现,自编谈话内容,自创交际环境效果更好。交谈内容一般都是情境性的,具有一定情节。这样,与以往学习口语那种鹦鹉学舌的方法不同,而是在正音和教给一般用法后,通过伙伴的反复交谈来领会和掌握其用法,在语言交际的实践中理解掌握单词和句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有效。 使用这一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选择好伙伴。一个小组中,口语水平相差太远,是交流不好的。相差太小,也效果不好。最好是一二个水平稍高再加上一二个水平稍差的。如此大家都会有长进。
其二,设计好话题,提示交际情境,使孩子有话可说,乐于去谈,如上公园、去旅游,上门作客等,就都是很好的话题。谈话的内容既要有知识应用的要求,又要使孩子感兴趣。话题尽量不重复,要接近孩子实际,如买东西就可以让孩子连说带演,准备好实物。
小组中,一人当售货员,其他人当顾客。见面时使用招呼语: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买好东西后说声Thank you.(Thanks.)离开商店时说声Goodbye.(Bye bye.)还有"顾客"买东西时故意挑剔,但"售货员"不厌其烦,热情接待顾客。
这些情景对话有情节、又实用,孩子们喜欢听、喜欢看、更喜欢说。
其三,适时点评,组织交流。由于孩子初学外语,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种种错误,碰到一些困难,教师或家长在巡查中必须加以及时的指点。孩子能自行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则可充分发挥伙伴作用,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解决。
当各小组"伙伴谈话"结束后,要注意适当点评,并挑选交谈得好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这样可以便孩子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伙伴谈话"的质量。 据某重点学校英语教师冯宝英介绍,采取这一方法学习,有以下效果:
其一,以往孩子学英语的兴趣主要在开始阶段,而采用了"伙伴谈话法"后,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不少孩子常常三五成群地在课余时间用英语交谈,编英语小品;有的孩子还把过去学的和校外学的英语运用到谈话中,大大丰富了谈话的内容。
其二,孩子的英语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伙伴谈话方法的实施,学生得到了经常的训练,不少孩子可以不间断地说1O分钟以上。且口头表达后,可以写出成段的小对话。口头上的说又促进了书面表达。
其三,实施谈话法后,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应用率,并增强了巩固效果。以前,孩子主要通过反复的妙、读来死记硬背所学的内容。考试时还需要大量多次的复习才能应付。现在,由于常在谈话中运用单词、句子、句式,所以不要花多少时间抄读,就能牢牢地记住。
总之,"伙伴谈话法"功效十分明显,其实这并不难理解。
首先,伙伴谈话时水平相近,交谈环境宽松,无心理压力,因而乐于说。即使上台表演,由于是团体表演,所以大多敢说、爱说,且越来越会说了。
其次增加了说的机会,养成了说的习惯。以前英语课上虽然也说,但受时间限制,只能是个别说,说很短的时间缺乏用英语会话的机会。现在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交谈,练习得多了,也就会说了,再加上说的内容不是局限于一篇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而是十分丰富,就有话可说了。
再次,"伙伴谈话法"可以满足孩子自我实现,企求成功的心理需求,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应该指出,即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成就感,只是我们以前没有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最终压抑了他们的这一欲望罢了。
而"伙伴谈话法"可以形成一种"兴趣――成功――新的追求――新的成功"的良性循环。因为"伙伴谈话法"以小组形式开展谈话活动,可以自由组合,内容除了教师设计和提供外,还可自选自编,有情节性,孩子十分喜欢。因此,谈话时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
三步作文法
安徽省怀宁中学英语教师江节明先生,为了培养孩子能在所学语言范围写出100个词左右的短文,创造了英语作文三步法,即一例一练、一课一练、一题一练。由短到长,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符合学习的规律,效果良好。
1.一例一练 先提供一篇范文作为示例,让孩子进行仿写练习。重点是应用文体。
如书信、便条、日记、海报、请假条、通知、广告等。比如刘老师曾将1989年高考试卷上的书面表达题的答案作为范文,编了这么一道模仿练习题: 假如你是班长,要向全班同学作一个口头通知。请根据下列内容提示用英文拟一个口头通知。
(1)活动内容:去旅游。
(2)地点:长江边上的小孤山。
(3)时间:下星期日(9月20日)。
(4)注意事项:①参加者请放学后到讲台登记并交车费1O元;②上午七时半在校门前集合,八时乘校车出发;③午餐在小孤山附近的一家餐馆吃,下午4:3O返回。 因为有范文,学生不过是仿造范文换了几个单词。大多觉得不难,从而容易打破用英文写作文这一关。
2.一课一练 结合课文练习改写、扩写、缩写、看图说话等不同形式的作文。一般一周可写两篇。
如学习高中第一册第1O课时,选编一首与"长城"有关的题写讲话稿: 假定你是一名导游,陪同某国际旅游团游览长城。车抵长城,下车前你准备对大家作必要的介绍和交代。请拟一份讲话稿,说明以下几点:
(1)简单介绍长城(世界上最长的城墙,2000多年历史,世界奇观之一。
(2)讲话时间是八点半,在长城逗留两个半小时,十一点离开。
(3)游览车在入口处等候,记住车号,准时返回。
(4)贵重物品随身携带,下车前关上车窗。
(5)视大家玩得愉快。
在复习高中第二册第2课The Tallest Grass时,则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对话。题目是这样编的: 某一学生对竹子不甚了解,于是去问生物老师。他就竹子的种属、种类、特征(指生长情况以及高度)和用途等提了几个问题。老师一一给予回答并请他写一段师生之间关于竹子的对话。如有一学生编写出这样一段文字通顺的话:
(S-A Student T-The Teacher) s:what kind of plant is bamboo? T:Bamboo is a kind of grass though it looks more like a tree. s:How many kinds of bamboo are there in the world? T: Altogether there are more than 500 different kinds of bamboo. s:Where does bamboo grow best? Do all of them grow tall? T:They grow best where it is warm and where it rains often.Not all kinds of bamboo grow tall.Some grow no higher than your ankles. s:Is bamboo very useful? T:Yes,it is widely used.We can make a lot of things out of bamboo, such as flower vases, baskets, water pipes. It is do a good building material. It can be made into fine paper. It can also be used as food when young.
4. 一题一练 一题一练即命题作文,这已与高考试题的要求一致了。题目一般都应贴近学生生活。
记叙文:(1) My First English Teacher
(2) My Study of English
(3) My Childhood
(4) An Unforgettable Day
描写: (1) Four Seasons
(2) My Good Friend
(3) The Teacher I Respect Most
说明文:(1) My Family
(2) Our School
(3) How I Improved My English
议论文:(1) On the Improtance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2) Early Rising
(3) Let's Go in for Sports.
作者简介:
江节明 高考英语满分“状元”指导教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师从博士生导师周流溪教授。 1983-1998年连续15年在安徽省重点中学——怀宁中学教高三英语,每年他所教的学生都有几个考上北大和清华。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文章100余篇,先后主编大中小学英语工具书、辅导书50多部。全国高考英语命题改革曾采纳过他的建议,“为中国的考试事业做出了贡献”。在词汇、阅读、语法和写作方面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既让自己教得轻松,又让他的学生学得轻松,花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998年起他在北京工作,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他目前的联系方式有:E-mail: bookfun@126.com QQ: 928589163
以上就是大连罗斯福美联英语培训小编为您整理经典英语学习方法介绍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公共英语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