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6 14:11:33来源:育龙研修班网
企业家选课程前必须得明确一件事: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获得什么效果?
目前国内有资质并已开设EMBA课程(包括合办)的高校已超过70家,MBA课程(含全日制及在职)有超过300个可供选择,总裁班及各种高级研修班按学习方向划分更是超过1000个,如此多的选择对于企业家而言并非好事反而会引起认知混乱,面对这一次性的高额消费,极少企业家会重复修读同一课程,也不会浪费太多时间精力在无价值的课程上。
举个典型的例子,EMBA课程从国内开展至今已十几年,让绝大部分知名企业家完成了EMBA体验,包括跨界人士(如官员、明星等)也跟风报读进入这高端朋友圈,为跟上这一浪潮,其他高校也纷纷申请开设EMBA课程开始招生,价格涨得一年比一年凶猛,成为高校中最为盈利的高端课程。
但在2014年中央禁读令发布后,便封杀了以政府事业单位、国企为主的生源,最终迫使高端教育走向风口浪尖,从泛滥变为过剩,如今各高校只能拼命打广告做推广拉生源,而课程实际的质量及价值呢?按照两会的供给侧改革说法,供给方其实已无法真正满足消费方需求。
那现在想要进修学习的企业家们面对这种过剩供给,该如何有效选择合适且有价值的课程呢?
考虑到部分高校及课程的优劣势会有所不同,这边结合众多企业家及高管的需求与目的,给大家做一个较为客观的分析参考:
一、提升学位学历
第一个要求通常也是最基本的,这类朋友一般是由于学历不够高、背景一般、评选职称、升职转型、企业上市要求等因素影响,而选择进修学习。
对于只想拿个学历镀金的企业家朋友,就近选一个价格适中的公立院校报读个学位课程就可以完事,为此MBA、EMBA这类可获得国家教育局认证的硕士学位课程可以作为首选,而这些课程国内公立院校就可以满足,报读前最好确认该课程是否在国家教育局备案(香港高校的在职EMBA通常没有备案,虽然国际认可但在国内难以做认证,这里特别注意),平均一个月上一次课如无意外两年内可以获得学位。至于其他总裁班(可以归类为EDP,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即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则属于针对性较强的短期培训课程,不颁发学历或学位证书,其结业证书不能作为学历认证凭证。
当然也会有企业家问:大专以下的可以申请EMBA吗?这个不要太担心,因为很多二三线院校为完成收生任务会放宽申请人的学历要求,而且入学考试通过率极高,只管提交申请即可。
P.S.中专以下学历的朋友可要注意,虽然学历低但企业及背景也不能太糟糕,高校也会有名额及条件限制的!说难听点,高校招生会势利眼,都想要多一些优质学生作为以后的招牌。
二、获得人脉圈子
在中国特色的经济环境下,国内商业竞争演变的特点是产品、渠道、市场、品牌定位四个时代叠加并迅速跨越,人脉圈子仍然是大部分企业家必不可少的生存要素,想要获得合作、获得资源、经验交流、互利共生等,优质的朋友圈显得格外重要。
或许就会有人会问:哪个院校的人脉圈子更高端更有价值?这里总结几个容易产生误区的参考因素:
1、学校排名及知名度。
通常企业家认为排名越高的高校校友圈越高端,越多知名商业人士;但这个排名参考一定要慎重,因为很多排名已商业化,真实性有待考量,但诸如清华北大总裁班这些老牌院校的校友实力倒不用太多质疑,对于排名一夜暴增的院校则需慎重。
2、学校历史及校友活跃度。
学校成立时间越长是否代表校友数量越多越活跃?这是一个必要但不充分的因素,因为很多院校的校友联络处形同虚设,没有充分盘活校友资源,为此我们还有参考校友活动的举办频次及反响,这直接影响到校友间的沟通合作及活跃度。
3、课程开设时间及期数。
说白了,企业家在这个学校的时间基本放在报读的课程上,而这个课程的开设时间及期数直接影响学员的数量,为此开设越久而且期数越多的课程,通常学员数目越多。但期数以及每期人数越多也并一定是好事,有些院校反而会因管理不到位,让学员无法充分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4、历届校友及学员层次。
光参考数量还是不够的,校友质量往往更关键,历届的校友名单、所在企业、担任职务等都是可以参考的,如果信息齐全可以细化到行业、地区、年营业额等层次,对于比较注重行业资源及地域的企业家可以据此深入了解。
5、对于新手要特别注意的是MBA、EMBA及DBA的不同:
①、MBA培养对象更倾向于企业中层,或初创型的年轻企业主,学员年龄层次低、企业管理经验也相对较弱,课程的内容设置更倾向于战术层面。如果想要跟年轻人扎堆,可以选择MBA。
②、E(executiv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培养对象主要为企业家、合伙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最早一批可以追溯到王石、刘强东等那一批企业家,课程内容主打企业战略、国际视野、投融资等方面。无可厚非的是,EMBA课程几乎汇集了现今所有的高端品牌及知名企业家,但这些大咖基本上都已经读过了,现在就读的基本上一些后起之秀,或者企业的中高层。
③、DBA,工商管理博士学位课程,比EMBA更高一个层次,这类学员通常是由原EMBA学员申请,大型集团的董事长较多,课程设置偏向学术型,相当于将商业实践总结升华到学术理论层次,费用也是最高的,每个班的人数也是相对较少(不容易培养),花费的时间通常要4年(有毕业论文要求),目前国内能独立开办的院校不多屈指可数,只有复旦大学跟香港城市大学合办的DBA是相对比较有经验的,能够独立开设中文DBA课程的也只有香港城市大学。
三、系统学习增值自我
如果说前两个目的都是理所应得的话,那么是否达到这个增值目的还有点悬乎。对于真正想要通过进修学点真材实料的话,在这方面要慎重筛选与评估,国内的EMBA、总裁班等课程已开始泛滥过剩,各种推广的虚势不亚于医疗保健广告,课程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所带来的价值可能远低于那个学费。那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课程的质量好坏?这里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深入分析:
1、课程内容设置。
“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除了看院校品牌、看排名,还得看课程实际设置的内容,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但不一定是商科,为此该课程的内容设置是否走在商业的前沿、是否具有实用性,我们还得仔细看下他们的官方简介。我想没有人只是烧钱学习基础理论的,企业家需要实战的商业技能、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等更高端前沿的内容;举些例子:对于技术出身的可能需要更多领导力、组织管理类的内容;对于传统企业可能需要更多互联网思维的课程内容作为补充;对于成长型企业,可能需要更多国际标杆管理学、行业标杆案例分析等内容;对于想要走国际化路线的企业家,可以选择更具国际视野的香港院校。为此,企业家需根据内容,选择是否合适或自己想要补充学习的课程。
令企业家想象不到的是,部分公立院校的课程已开始企业化运营,每一个课程就像是一个独立的项目或产品,由不同的团队管理及负责招生,各自背负年度销售指标更有甚者是外包给企业进行招生推广,所以企业家经常会遇到像销售一样的老师。
2、课程师资阵容。
或许有很好的课程内容设置,但授课的师资无法匹配也是非常令人纠结的,毕竟企业家也不想作为小白鼠被试验或忍受无趣又无价值的课堂,为此师资的配称也需要列入评估范围,就像看个人简历一样,教授的学历背景、授课经验、学术成就等都需要了解,他不一定要知名度很高,但至少兢兢业业持续投入在他研究的商业领域,并有优良的教学技巧、高度的责任心及认真的态度。如果某些院校请的多数是客座教授(非本校全职),那就要小心了,这种情况教学质量较难保证,因为他们不需要负太多责任也不会太投入。当然适当请几个行业知名的代表性企业家来分享经验还是有必要的,针对性的实战分享更有代入感及可实践性,但不宜过多(比如一门课有一节由企业家分享即可)。
3、商科学术排名
前面提到,高校排名只能代表学校的整体水平,但企业真正就读的只是其中一门商业课程,为此我们要参考其商科学术情况,特别是只是进修某研究方向的总裁班,涉及到的细分领域需要更专业的学术支持,为此各位企业家或秘书可以参考世界四大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以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清华总裁班的开设院校清华大学处国内院校榜首。
同时国内上海交通大学也会每年发布排名,因具过多主观指标和商业化指标而受到批评、争议不断,参考价值不高。
最后还是一句,排名不能全信,可以做参考,有秘书或助理的企业家盆友可以花点时间多查查。
4、授课方式等
综合上述三点都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可以再有点要求:能否有更高效更适合企业家的授课方式?
到了企业家这个层次,大都不能像青少年那样能全程乖乖坐着听课,对此能够提供:领导角色培养与演绎、企业实地考察研讨、行业领袖论坛、国际标杆游学、学员案例研讨、小组竞赛等三维互动式教学的课程,会让企业家更加受益匪浅。
四、解决企业问题
不少企业家是带着企业问题来进修的,相对找咨询公司,一个系统高效的课程会更有启发及持久性。但问题也分紧急程度,对于重要不紧急的,可以考虑学时较长的EMBA课程,如香港及内地几个大牌院校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重要紧急的,可以选择针对性及实战性较强的EDP课程,如楼主提到的企业战略定位问题,就有“对症下药”的北京大学战略定位课程可以治,作为企业家解决企业战略及品牌定位问题的首选,课程仅三天就会让企业家大受启发并派企业高管过来深度学习以落地实施,这种现象在课程同质泛滥背景下显得稀有而珍贵,为此费用也上升到三天12.8W,至于值不值可以参考以往学员或案例的企业变化。
五、有钱任性·打发时间
对于这类盆友,该怎么选择课程?参考前四项..要看TA想跟什么人在哪里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