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有考网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教师招聘考试《作文立意》教学设计  正文

教师招聘考试《作文立意》教学设计

2019-09-16 09:53:25来源:教师招聘网

在高中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习作立意和阅读理解”是一个重点掌握的部分也是难以具体运用的板块。此部分内容,渗透在教招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字里行间。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是隐含之间确是需要加以熟知和运用的,因为文章的试讲和说课,也就是对于文章的再次阅读理解和习作运用。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并分析事物的能力,将对于事物的洞察转化为文字的逻辑思维。

2.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过程中,熟练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叙述、抒情、说明、议论”和表达技巧中有关“修辞、抒情、写景、状物和写人”各方面的方法。

3.学生懂得“一切景语皆情语”,描绘事物都是为了抒情做准备,体会写作深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讲授法和问答法,学生熟练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叙述、抒情、说明、议论”和表达技巧中有关“修辞、抒情、写景、状物和写人”各方面的方法。

难点:学生可以懂得“一切景语皆情语”,描绘事物都是为了抒情做准备,体会写作深意。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春风和春雨”不仅是节令的伊始、四季的更新,不仅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最好开端,更是人生的蓬勃起点;“夏雨和夏荷”不仅是温热的气候、四季的行进发展,更是火热的生活希冀;“秋雁和秋风”不仅是时令的衰退、四季的转折,更是萧索的共鸣;“冬雷和冬雪”不仅是时节的末端,更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之际。有时候,景观客观存在于世界之中,路过的人,携有不同情感去面对他们时,也许结果并不一样。

(二)初读材料,整体感知

阅读题目所给的材料,从中归纳要点,找出事件的主体、事件的情节以及影响。分析并提炼出吻合自己内心所想的素材的观点和意旨。从这些故事、名言或是事件新闻中找出学生可以发表议论和意见的结合点,此点不宜过大,不宜太过绝对,要范围适中,便于把握,易于论证。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以“社会中不道德各类事件”为范例做分析:事件引起反思,反思事件产生的原因、事件升级的过程和解决的方案与收效。事件产生原因:真实做人不虚假的意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道德传统文明(纯粹民俗仪式春节中的超功利的活动丢失尽完,年味和生命内涵逐渐缺失,传统的敬重拜访、美好祈愿和家国团圆一心也被“圣诞老人”、“麦当劳”和“平安夜”逐渐取代)。

事件做法:管制事件的公务人员(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别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也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周旁人反应(开心麻花的小品中“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当时没想那么多,多伸一下手,多弯一次腰,也许就能挽救一个生命,谁家都有老人,谁也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帮人就是帮己”)和被动一方(道德上的“老赖”正式进入央行的金融征信系统,上班管理、衣食住行和借款贷款等)。

解决措施:补课素质教育——开设全校素质教育课程,全民参与,既是责任,更是义务,尤其是社会中坚一代(根本措施);国家制度需保证维护利益,打击侵犯个人和集体权益,有政策做保障和后盾;社会力量联合治理,道德连锁制度,一荣俱荣(亲属);利用现代化设备和平台进行宣贯。

(四)拓展延伸

在内容上按照以上三点规划进行整理,在形式上要结合课文结构分层的分析方法进行梳理。(考虑间架结构和段落关系,有起承转合和分总关系等)

(五)小结作业

通过找一则社会中出现的道德事件,把分析思维进行实际运用进行复习与巩固。作业可以布置:请学生按照以上分析方法,对社会中你熟知的,并且产生重大影响,有社会共鸣的事件加以说明。

五、板书设计

作文:

读懂材料,分析话题意旨

立意——层次和内容划分

对应素材——搜索和运用

结构上需要安排合理得当

注意字数格式和文体要求

六、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社会事件的评述需要仅仅结合时政热点,不能单单进行描述,还需要学生进行剖析和议论。

相关内容:教师招聘考试 《作文立意》 教学设计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