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2 09:55:47
【热点背景】
针对留守儿童手机使用状况,扬州大学志愿者团队奔赴贵州、安徽、江苏北部等地展开调研,走访了近400户农村家庭,结果发现,长时间玩手机已经成为乡村少年的“流行病”,“手机带娃”在山区,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中愈发普遍,甚至有些孩子“吃饭、走路、上厕所,甚至睡觉,手里也紧握着手机”。
【解读】
[表明观点]
当前,“手机带娃”已成留守儿童新痛点。调查结果表明,乡村地区儿童的上网时间已高于城市儿童……留守儿童对手机的高度依赖,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后果,远超人们的想象。而要解决“手机带娃”问题,我们其实最需要回答的,是如何破解留守儿童困境这一根本性问题。
[综合分析]
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替代性的“消遣手段”和“生活方式”,更缺少父母在身边进行及时的矫正与引导,难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少年儿童心理远未成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而手机中所构建的虚拟世界对他们极具诱惑。刷视频、打游戏、网聊等,不仅满足了他们的种种猎奇心理,甚至成为了他们亲情缺失下的一种“安慰”。
留守儿童通过手机所建构的虚拟世界,他们逃避着现实的焦虑,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接触不良信息、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性格发育、感官退化等不良的后果,这无疑会对其性格塑造产生负面影响。“手机带娃”虽是无可奈何,但若自此就放任自流,那必然会让全社会都付出无法承受的沉重代价。
[参考对策]
要避免“手机带娃”现象:
一是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监管力度,告诉孩子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引导他们适时适度使用手机,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不让手机成为孩子唯一的陪伴。尤其要注意的是,父母在与孩子有限的团聚时间里,应加强亲子互动,以身作则,而不是自己也痴迷手机,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办法措施,从技术层面对少年儿童上网作出明确限制。比如,强制要求网络游戏公司、网络视频公司等对注册用户进行实名认证;设立每日最长娱乐时间,超时后自动下线;禁止或者限制未成年人进行线上消费,等等。
三是学校可适当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减少留守儿童在手机上耗费的时间。同时,定期安排学校老师前往留守儿童家中开展心理辅导,并适当对留守儿童的监护长辈普及新技术,进一步形成监管合力,帮助留守儿童从手机中解放出来。
四是重建乡土世界的文化生活和重教传统,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来避免亲子分离,或者采取更为积极的公共干预来给孩子们以正确示范。